核心技术优势
全无机钙钛矿技术
实验室效率达26.1%,叠层效率33.9%,理论效率超45%;弱光性能优异,阴雨天发电时长比晶硅延长30%。
真空玻璃融合技术
全球首创玻璃粉低温熔封技术,解决组件衰减问题,使用寿命达20年,兼具发电、绝热、隔音功能。
柔性组件技术
厚度不足0.1毫米,可弯曲设计,适配老旧建筑改造、汽车挡风玻璃等多种应用场景。
高效生产工艺
全流程单线生产,35秒产出一片组件,能耗仅为晶硅电池1/3,工艺温度≤300℃,良品率超90%。
主要客户




企业定位与核心技术
宏生光电以钙钛矿技术为核心,专注于BIPV(建筑一体化光伏)与零碳建筑解决方案,致力于推动建筑从"能源消耗者"转变为"能源生产者",助力国家"双碳"目标实现。
材料创新
使用钙钛矿材料,摆脱对稀有元素的依赖,材料用量减少99.5%
工艺领先
低温生产工艺(≤100℃),能耗仅为传统晶硅的1/10
产品形态多样
涵盖刚性发电玻璃与柔性发电薄膜,适配多种建筑场景
寿命突破
真空封装技术使产品寿命超20年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
行业痛点与创新解决方案
主要问题
传统晶硅依赖高纯度硅料,能耗高,安装需额外结构
解决方案
- 原材料成本降低60%
- 单瓦能耗降低92%
- 安装成本降低40%
落地价值
度电成本低至0.3元/度,新建建筑成本降20%,改造成本<500元/㎡
主要问题
传统组件刚性、笨重,难以适配多样建筑形态
解决方案
- 新建建筑:半透明发电玻璃,透光率/色泽可定制,节能率>95%
- 既有建筑:柔性薄膜,即贴即装,不破坏结构
- 特种场景:农棚、车棚、应急房等全覆盖
落地价值
适配10+类场景,新建建筑光伏覆盖率达80%,改造适配率100%
主要问题
传统组件寿命仅8–10年,易衰减、有污染风险
解决方案
- 真空封装 + 玻璃粉熔封,隔绝水氧
- 材料稳定性提升,年衰减<5%
- 数字化运维 + 20年技术支持
落地价值
寿命超20年,无重金属污染,全周期度电成本降30%
主要问题
传统组件依赖强光,有效发电时间短
解决方案
- 钙钛矿弱光响应强,发电时间延长2–3小时/天
- 多角度安装,北立面也可发电
- 光储结合,平滑供电
落地价值
日均发电7–8小时,年发电量提升30–50%
零碳建筑新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
新建建筑方案
既有建筑方案
特种定制方案
技术支撑与产业链优势
独家技术
真空封装、柔性制备、高效光电转换(实验室效率23%)
产学研合作
与多名院士、多所高校团队合作
设备与供应链
股东众能光电提供GW级产线,与金晶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
全周期服务
从设计、施工到运维,提供BIM建模、无损安装、远程监控等服务
综合价值展示
降低建筑与改造成本
发电收益覆盖15–25%物业成本
政策补贴与基金支持
节能率>95%,每万平米年节电8万度
年减碳62.8万吨/0.8GW
清洁生产,无重金属污染
推动建筑零碳化提前20年
创造就业,带动产业链
提升城市美观与智慧化水平
产品系列

2025-2035十年发展规划
2025年Q3
启动生产线基础施工
2026年Q2
首条产线试生产
2026年Q1
运转验收,达成年产400万㎡刚性玻璃+100万㎡柔性薄膜产能
2026年Q2
建成100MW产线,规划500MW产线
2030年
目标占据国内BIPV市场10%-15%份额,全球市场领先
2035年
成为全球BIPV行业龙头企业,实现营收与市值双千亿
团队信息
管理团队
董事长:梁尔群
16 年 + 市场营销管理经验,深耕新能源领域 10 余年,主导多个光伏电站项目落地。
总经理:李毓璟
30 余年跨领域企业管理经验,擅长战略规划与团队建设。
生产基地

泰安生产基地
主要生产基地,配备先进的钙钛矿组件生产线

杭州运营总部
运营管理中心,负责市场开拓和战略规划
在建生产基地
一、平阴项目
零碳产业园GW级智能化全自动新能源装备量产基地、OPV与钙钛矿用高阻隔柔性电极基材项目,项目占地约300亩,综合总投资约20亿元(含工程建设),建设GW级(≥1GW/年)智能化全自动光伏装备生产线,实现GW级高端光伏装备量产以及年产500万平米高性能水氧阻隔柔性电极基材。
二、青海项目
项目用地面积600亩,总投资54.68亿元,年产能400万平方米钙钛矿发电玻璃、200万平方米柔性钙钛矿发电薄膜以及年产浮法超白玻璃1000万吨。
三、滦州项目
项目用地面积约300亩,总投资25亿元,年产能400万平方米钙钛矿真空发电玻璃、200万平方米柔性钙钛矿发电薄膜。
四、襄阳项目
项目用地面积350亩,总投资51亿元,年产能800万平方米TOC导电玻璃、600万平方米钙钛矿发电玻璃、400万平方米柔性钙钛矿发电薄膜。